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弹棉花是什么原理(弹棉花工艺介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7 10:35:43    

弹棉花古已有之,元代就已经具备成熟的工艺

弹棉花是我国民间一个十分古老的行业,最迟在元代就已经出现了,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其撰写的《农书》里面,对弹棉花有这样的记载:“木棉弹弓,以竹为之,长可四尺许,上一截颇长而弯,下一截稍短而劲,控以绳弦,用棉弹英,如弹毡毛法,务使结者开,实者虚。”通过这段文字的记载可以看出,弹棉花工艺在元代时已经十分成熟了。

所谓“弹棉”,就是在棉花去籽以后,用弦来弹,一般是将旧棉弹成新棉的样子。棉花之所以要弹,多因旧被褥的棉花胎睡了好几年之后,被压得又薄又硬,逐渐失去了保暖的作用。经过弹棉匠一弹,棉花胎变得又松又软,盖在身上不仅恢复了保暖的作用,同时令人感到舒服。

弹棉花有一整套的工艺流程

过去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为生活所逼,整年在外地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每到农闲时节,尤其是秋后,无论是在城镇喧嚣的街市上,还是在农村的土街陋巷里,时常能听到“弹棉花,弹棉花喽……”的吆喝声。弹棉匠的扁担,一头挑的是大弹弓和牵线杆,另一头则是碾饼、弹锤之类的工具。

北方弹棉花的弓子大多采用自然生长的弯曲树木,南方弹棉花的弓子基本上是采用竹片制成的,尽管弓子的用料不同,但弓弦都一样,都是采用牛筋。人们闻声之后有需要弹棉花的人家,妇女便会走出来,与弹棉匠讨价还价一番,等讲好价钱之后便将弹棉匠领进屋里。

弹棉匠首先要安排做活的场地,一般是选一间带炕或板床的空房,或者临时腾出一间住房来使用,当然有的人家室内不够宽敞,弹棉匠就会在院子的空地上,用条凳支上门板,搭个简易“板床”即可开工。

弹棉匠将一丈多长的大弹弓,下头顶在窗台前,上头吊在房顶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弓子更加具有弹力,从而把沉重的弓体带起来,同时,弓子在上下颤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减轻弹棉匠的臂力。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弹棉匠便将需要弹的棉絮平摊在炕上。

在弹棉花的时候,弹棉匠用木槌敲打弓弦。以弓弦的震动拉动棉纤维,以达到棉花纤维重组的目的。当弓弦买埋入棉花,声音低沉没有余音,弓弦浮出棉花,声音高亢,则余韵悠长。在木槌的击打之下,棉弓上的弓弦在激烈地抖动着。土炕上的棉絮一层层一缕缕的被撕扯着,向四处飞溅,像一群陡然飞起的洁白小鸟,棉弓指向哪里,哪里就是一阵喧腾,此起彼伏,就这样一弓弓地弹,就把棉絮弹好了。

最后有两个人将棉絮的两面用沙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将网纱布好之后,再用碾饼开始压磨,使之平贴牢固,裹棉絮所用的网纱一般都是白色,但用作嫁妆的棉絮,必须配以红绿两色网纱以示吉利。两面都附上网纱之后,一件活就算完成了。

手工弹棉费时费力,已逐渐被机械化所取代

弹棉匠大多两人搭档,一般都是师徒、父子、叔侄关系的。因为这就是弹棉花这个行当的传承方式,都是师傅带徒弟或父传子,所以很多弹棉匠的手艺都是祖传。手工弹棉,不仅是一项技术活,而且还特别考验弹棉匠的体力,由于长时间需要用右手使劲弹棉花,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很费工,也很费事,弹棉匠的手艺再熟练,一天也只能弹一两条,效率很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