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权利是要靠自己争取的。小时候对这些老年间传下来的俗语并没有太多的理解,只是当做一个热闹听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慢慢的长大,最终还是会发现姜还是老的辣,每一句都有自己独特的道理。
“权利是要靠自己争取的”,没错,我们现在之所以能有明文规定每天只工作八小时,全都靠了当年芝加哥的兄弟们。1886年,芝加哥街头有近二十万的人走上了街头游行示威,这里面有建筑工人,纺织工人,小商贩等等形形色色的职业,但无一例外他们全部都是无产阶级。
芝加哥工人运动
虽然此次运动被镇压,但经过他们和政府的艰苦斗争,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工人的威力,最终推行了八小时工作制并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切成就都是芝加哥都工人通过斗争取得的。不过身为中国人,我们怎么能只知道欧美无产阶级的事迹呢?其实在清朝年间,我们的老祖宗,就曾为了自己的权利将清政府闹得天翻地覆。
故事的主角,是江南的一批纺织工人,其实并不能完全称之为纺织工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分工叫“踹匠”。当时在江南苏州一带,农业已经开始转移,手工业和商业经济逐渐发展,得益于苏州得天独厚的条件,纺织业十分发达。踹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两人用石头压在布料上,用脚踩着石头让它滚动起来,这样可以让布料更加紧致细腻。
踹匠工作图
因此,在苏州一带有众多的“踹坊”,踹坊的负责人成为“包头”,由包头带领踹匠接收布料进行加工。这种靠出卖体力来赚取微薄利润的工作却常常会遭到包头的克扣,自然踹匠与包头之间便会产生不断的磨擦。
然而踹匠们虽然力量微小,但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知道一支箭可以轻易的掰断,但是十支,百支箭合在一起将会有无穷的力量。因此这些匠人时常会通过叫歇停工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重要,迫使包头妥协。
小打小闹纵然成不了气候。
《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纺织技巧
最大的一次罢工出现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刘如珍为代表的失业踹匠再次在江苏发动了罢工,此次罢工有上千人响应,可以说包括了苏州整个踹匠集体,踹匠叫歇,就如同汽车没有了轮胎,苏州的纺织业瞬间瘫痪,罢工将近一年之久,以至于史料记载“变乱之势,比诸昔年尤甚”。
有人会疑惑到,踹匠本身就是一个收入微薄的群体,罢工之后,他们那里有收入来养家糊口?这便是踹匠们的聪明之处,为了长期的罢工做准备,他们成立了一种“罢工准备基金”类似的制度,相当于现在如工人公会之类的组织,不得不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叹服。
康熙一朝时有踹匠叫歇
最终,苏州政府向踹匠们妥协,在考虑双方利益的同时进行了调节,在驻防军队来协助包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答应了一些踹匠们的请求,最终将踹匠的工资定为“每匹纹银一分一厘三豪”。
虽然踹匠的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甚至在政府眼里就如同蝼蚁一样,但是“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只要方法得当,组织有序,底层劳动人民的权利还是会得到尊重。这次,苏州“踹匠叫歇”一定程度让人们看到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方法,知道了官府也是不可以肆意妄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