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诗词赏析‖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25 08:18:19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是著名的“富贵词人”,曾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就连死后朝廷也给了极高的礼遇,追赠“三公”,谥为“元献”,皇帝老儿还特意罢朝两天,亲自前去吊唁。

即便是前朝的贺知章,长寿又好命,对于晏殊的这份殊荣,或许也会艳羡三分。

但这个爱填词的晏相爷,身后的争议,一直未停。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门生欧阳修,在晏殊的挽词中,曾经做出这样的评价:“富贵悠游五十载,始终明哲保身全”。

貌似在说晏殊圆滑世故,见风使舵。

其实,我们都误会欧阳修的意思了。

“明哲保身”最早出自《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明”是晓善恶,“哲”是辨是非,妥妥的一个褒义词。

不然,一个老好人,会当上北宋的御史大夫、参知政事和同平章事?

正因为如此,作为晚辈的苏轼和李端叔,在评价欧阳修时,也称其“知进知退,既明且哲”。

还有人说,晏殊的词,字里行间,总是有种小资情调,甚至有些故作姿态的精致,还有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矫情。

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比如“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又比如这首“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明明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哪里来的这么多触景感怀、伤春悲秋,简直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又是一种误解了。

晏殊先是文人,然后才是宰相。

文人必然心思细腻,多愁善感,也只有这样,才会写出直抵人心的文章。

再来看晏殊的这首词。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与海角,而是我在想你,却不知你身在何处,即便一生富贵的晏殊,也逃不掉这离恨之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尔。”

什么叫“最得风人深致”?用叶嘉莹先生的话说,就是具有“兴发感动”的力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果仅仅将诗中的“伊人”,理解为爱情里追求的对象,明显低了层次、小了格局。

这份“求之难得、弃之难舍”的惆怅与感伤、迷茫与渴望,同样适用于对信念的坚持、对理想的追寻和对情怀的向往。

所以王国维才会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第一境”。

这首词的末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富贵悠游的晏殊,真的连写信的素绢都没有吗?

当然不是。

只是素绢再多,都写不下相思罢了。

这么看来,晏相爷果真有些“矫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