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属利水渗湿药中的利水消肿药。
泽泻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根,以水润透切片,晒干。麸炒或盐水炒用。
【处方用名】
泽泻、建泽泻。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本品甘淡性寒,既能清热,又能渗湿,且长于泻肾经热,利膀胱经之湿,而能利水渗湿、泄肾经之热。
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停滞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痰饮等。治小便不利、水肿,常配茯苓、猪苓、白术等同用。治泄泻及痰饮所致的眩晕,配白术同用。
2、泄热:用于肾阴不足、相火亢盛遗精、眩晕等证,常配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等同用。
【用量用法】
6~10克,煎服。
【使用注意】
肾虚精滑者慎用。
【药效比较】
猪苓、泽泻二药均具有利水渗湿消肿之功,可用于水湿内停而致的小便不利、水肿等证。然猪苓性平偏凉,可配伍用于湿热带下、湿热泄泻、湿浊淋痛等证。泽泻性寒,又能清利下焦湿热,泻肾经之火热。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
《本草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药物成分:含三萜类化合物、挥发油、生物碱、天门冬素、甾醇、甾醇甙、脂肪酸、树脂、蛋白质、淀粉等。
药理: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氯化物的排泄,对血中胆固醇含量有轻度抑制作用,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此外,还有降低血压与轻度的降血糖作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