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们再往下看,《素问直解》里注解:“凡形不足而羸瘦者,当以阳分之气药温之,阳气为能外达也,阴精不足而虚弱者,当以阴分之味药补之,阴味为能内滋也。”(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这段话说得非常好,形不足的人,就是说脾胃不好的人,大多数都羸瘦,古人说的羸瘦的意思就是瘦瘦弱弱,老百姓讲瘦得跟柴火棍似的,这种人就是羸瘦。怎么办呢?用阳分治气药而温之,就是温补阳气的方法给补脾胃,脾胃气足了,运化开了之后,全身的气血就通畅了,身体就好了。这就是以阳分之气药而温之。就是所谓的“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用这种方法来治。
阴精不足而虚弱的,阴精不足的人什么表现呢?腰膝酸软、耳鸣、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牙齿松动、头发掉得挺多,整个人就感觉特别衰老,这就是阴精不足。“当以阴分之味药补之,阴味为能内滋也。”这时候就得滋阴,像我们熟知的这些滋补类的,像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内滋的这些药,还有喜欢补血的,再加上当归,都是阴味之药给内滋身体。这样一来“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讲的这一个道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治疗身体虚弱的时候,是用补益的方法来治,这就正好呼应了前面所讲“因其衰而彰之”,就是这个人要是气血特别衰,我们要彰之,就是补益的方法来让这个身体彰明起来,身体气血充足起来。怎么补呢?这段话就详详细的讲了,叫做“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治疗。这就说明了《黄帝内经》特别重视正气,正气当中又分阴阳,阴阳一定要互相补益,互为补充、互为援助。这就是《黄帝内经》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叫做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相为彼此的根本和源头,互相帮助对方、助推对方、注意对方,这叫互根互用。
知道了这一点之后,我们的人生当中的很多事情也是阴阳互根互用的,比如说我们人生有起起伏伏,虽然说这段时期是弱的,低伏的状态,这才能准备好自己、反省好自己,才能充电,充电完了之后才能腾飞。要是天天特别顺、特别高亢,哪有时间充电?哪有时间反省自己?哪有时间去进步和学习?你全在忙活你那些重要的事上去了,没有时间进行思考,没有时间进行沉淀了,这时候你就很难飞得高、飞得远。所以人的一生一定是起起伏伏,但是很多人只是看到起的时候好,看不到伏的时候的好,于是他就纠结、生气、郁闷,凭什么他们发展都挺好,我发展不好。你发展不好,是因为你现在需积蓄能量,需要时间,不是去跟他们比拼实力的时候,积蓄能量多好,积蓄能量多了之后再厚积薄发。
这就是人生的一个阴阳互根互用的道理,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特别提倡的太极图的原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会转变为阳,阳逐渐又转变为阴,阴在转变为阳的时候,阴越来越多、阳越来越少,然后阳又越来越多,阴又越来越少,互相之间开始转化,这就是一个循环,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