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5月1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太原市启动公园城市建设,力争用十年时间初步建成公园城市。
打造良好生态网络。完善生态网络体系,高标准编制公园城市建设等专项规划,打造独特生态网络体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进近城市山体、河流水系生态修复和棕地景观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健全外来入侵物种部门联防联控协调机制。
建设城乡公园体系。积极推进城郊公园建设,推进郊野公园、环城生态公园带和“一村一园”建设。统筹建设各类城市公园,以“百园之城”为抓手,推进标志性综合公园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太原特色的便民公园、口袋公园和专类公园。
推动公园品质提升。推动公园全面功能融合,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增添休闲服务设施,强化公园与体育、文化、旅游等各类功能的有机融合。大力推进公园开放共享,推动公园绿地全面免费开放,适当拆除公园围墙硬质隔离,促进公园与城市融合。
串联全域公园网络。全面开展绿道体系建设,以山水湖河和各类生态空间为基础,以绿道为骨架,完善绿道微循环网络,构建活力圈游憩体系。提升道路绿色空间服务水平,增强城市道路复合功能,开放道路附属绿地,丰富重点道路沿线彩化景观及背街小巷绿化空间。塑造机场、火车站等城市门户景观,着力构建林路相依、特色鲜明的城市林荫网络。积极推进楔形绿地建设,探索环城高速环外生态间隔带建设,开展通风廊道绿化建设,提高滨水空间品质,打造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网络。
多维拓展绿色空间。加强区域整体设计,鼓励开展整区域景观设计,统筹区域内各类绿地空间布局,形成无界融合、渗透贯通绿色开放空间。探索附属绿地开放,推进开放共享,积极开展“院中一棵树”行动,增加老旧小区、社会单位附属空间绿化覆盖率。推进立体绿化建设,加强公共建筑物墙体垂直绿化、边坡及廊架立体绿化、市政基础设施桥柱绿化和沿口绿化,将城市绿化从平面推向立体。深化公园场景营造,采取拆墙透绿等方式增加城市绿地,逐步推进单位绿化空间开放共享,强化社区服务设施与绿化环境有机融合。
繁荣发展生态文化。彰显并州园林特色风貌,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发掘保护传承地方园林特色传统技艺,打造并州园林。积极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园林园艺展览会,不断提升公园城市影响力。构建花满龙城特色景观体系,将花卉景观融入美丽街道、美丽公园建设中,打造花巷、花街、园艺小镇、花卉主题社区,建设一批色彩缤纷的景观道路,持续打造“玫瑰之城、浪漫之都”。
创新发展公园经济。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将公园城市理念贯穿全过程,促进功能完善和融合创新,整体提升园区品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立碳汇监测核算体系,持续提升碳汇能力,打造各具特色的“零碳”绿色示范公园。打造公园经济业态,营造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多元化公园场景,挖掘公园资源优势,策划特色主题文化活动,打造特色公园经济。
全域协同共建共治。积极推进公园城市高品质示范公园和公园式园区、街区、社区、单位、学校、小区、乡村建设,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大力推行认种认养等植树活动,组织居民参与小区及阳台绿化的设计、建设和养护。(记者 尹哲)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