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地区动态】
艺术盛宴·文化之旅,3月29日,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长宁区专场在明媚的春光中拉开帷幕。“城市美育日”长宁区活动以上海荟聚为主会场,联动区级文化场馆、10个街镇场馆,举办覆盖全域的近60场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展演、展览、培训、讲座等多元形式,吸引上万市民的热情参与,生动展现了长宁区以文化滋养人民生活的创新实践。
今年城市美育日,长宁区首次将主会场设在“荟聚”商圈,创新打造“文商旅体展”融合新场景。主会场活动重点推出四大文化创新项目,邀请十个街道镇的分管领导与区文旅局主要领导共同启动上海市民文化节长宁区活动开幕,并为“非·长传习工坊”、“ART邻里空间”、公共文化“新空间”、“文化项目主理人”四个项目进行揭牌和受证,进一步提升长宁区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质效,完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现场,由“铜乐工坊铜管交响重奏乐团”带来的多首耳熟能详的轻音乐节目,奏响春日美好乐章。
在商圈内同步开展的文旅市集同样吸引眼球,以长宁区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为主打,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有以“中药铺”为特色的玩具品牌快闪,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吸引了众多市民流连忘返。
除了主会场以外,今年长宁区还联动区级场馆推出精彩纷呈的活动。
下午,苏州市评弹团中篇弹词《古城青春》在艺术中心520剧场温情上演,以“一只桶、一口井、一块匾”串联起苏州城的烟火故事,评弹爱好者们在吴侬软语中感受传统曲艺的隽永魅力。与此同时,长宁非遗中心以“非·长传习工坊——上海丝绣体验课程”为市民打开了非遗传承的新窗口。
在长宁非遗传承人叶伟娜、姜文魁的指导下,参与群众不仅学到了丝绣“三理合一”的技艺核心,更亲手体验丝绣创作,在经纬交织中触摸海派丝绣文化的匠心精神。
长宁区图书馆通过“讲座+体验”模式,举办“兰韵书香”昆曲剧目导赏活动,邀请上海昆剧团表演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演员通过《牡丹亭》等经典昆曲剧目片段赏析、角色解析与互动体验的方式,带领观众一起走入昆曲的诗意世界,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百戏之祖”的雅韵。
此外,“文化+科技”打造的沉浸式美育体验同样精彩。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与北新泾街道联手打造的苏河源起•沉浸城市故事会智趣赋能亲子Citywalk活动,带领15组亲子家庭从长宁非遗中心准时出发,沿着苏州河畔开启了一场亲子共学的文化探索之旅,以AI科技串联中医药文化与城市记忆。
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一楼的虹桥半岛版画艺术中心和二楼的虹桥当代艺术馆还分别开展了围绕AI和版画主题的“来自春天的艺术共鸣--AI携手版画创想之旅”、“AI×版画:智能时代的艺术融合探索交流会”。前者将前沿的AI科技与传统的版画艺术奇妙融合,利用数字科技生成春日灵感图案。参与活动的市民朋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亲手剪、撕,将AI提供的春日元素形成镂空画面,再通过丝网印制,创作出一幅幅色彩鲜明、饱含春天气息的版画作品,亲身感受科技与艺术的双重魅力。
后者以版画艺术在智能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为主要话题,由“从木刻到数字——第四届长三角中青年版画家邀请展”的策展人、主办方、特邀专家及嘉宾、展览作者和观众一起开展了深入的发言交流和问答互动,并通过文化云进行直播,吸引了众多线上观众参与,运用数字技术进一步扩大了版画艺术的影响力。
当天,长宁区10个街镇也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共绘“城市美育日”的精彩画卷。天山路街道“共绘长宁未来”市民粉画写生、新华街道“穿越光影旋律”音乐会、江苏路街道“豫韵流芳”豫剧展演、华阳街道“凝聚力工程”微展览、虹桥街道“童阅启智”科普阅读、北新泾街道“金玉镶嵌”技艺导赏课、周家桥“非遗盘扣编织”体验、仙霞社区“考古迷踪”桌游、程家桥社区“非遗捶草印花体验”、新泾镇江南丝竹展演等等一系列街镇社区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共同造就老百姓家门口的艺术盛宴,开启美好春日里的城市文化之旅,让美育浸润触手可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