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岚云在为王大爷进行高龄认证。
凌晨两点,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夜的宁静。“小梁啊,我家水管爆了,满地都是水。”80岁的杨阿姨声音颤抖。接到电话,光华街社区网格员梁清秀二话不说,披上衣服就往杨阿姨家里赶。三个小时的抢修,污水浸透了梁清秀的裤腿,却温暖了老人的心。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风路街道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多亏了社区的帮办代办服务,不然我可经不起折腾。”80多岁的独居老人王大爷握着海东路社区网格员宋岚云的手,连声感谢她帮忙上门进行高龄认证。
据悉,东风路街道针对高龄、残疾等特殊群体,优化帮办代办服务,由社区党员志愿者提供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为辖区居民代办各类事项3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6%。
“楼上漏水把我家天花板泡了,这事儿必须给个说法!”外运小区7号楼里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光华街社区网格员胥学玉闻声赶来,先耐心安抚双方,又带着维修师傅现场查勘。连续3天在两家之间说和,楼上住户终于承诺赔偿,楼下住户也撤回了投诉。
“多亏小胥两头劝,不然我们差点闹上法院。”楼下住户老李感慨道。
今年以来,东风路街道累计调解邻里矛盾、物业纠纷60余次,调解成功率达95%。
清晨,家住东影北街社区开源小区的居民孙志永给网格员于改萍打来电话。电话中孙志永焦急地说:“我家楼下的邻居常年独居,我们关系一直很好。今天早上我想叫他来家里吃饭,结果他一直不接电话,我担心他一个人出事!”
于是,于改萍和孙志永赶往邻居家,打开门后,只见电视在播放,手机在充电,邻居却跌倒在沙发旁,手脚抽搐。二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事后,社区为孙志永颁发了“学雷锋优秀志愿者”证书。
在丽苑阳光城的凉亭里,几张长桌拼成临时服务点。法律顾问老吴正用方言讲解着民法典,十几位老人听得频频点头;隔壁义诊台前,社区医院的医生为居民量血压、测血糖;义剪摊位旁,志愿者小王手中的剪刀翻飞,不一会儿就给居民刘大爷理出干练的发型。
居民李大妈摸着新剪的头发感慨:“这些服务实打实暖到心窝里了!”
“上个月,社区就举办了5场普法讲座和7次义诊。”丽苑社区工作人员翻着台账告诉记者。
在兴安北路社区,下岗职工王大姐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真是太感谢社区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让我这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
3月10日,兴安北路社区党委与内蒙古秋实职业培训学校组织成立了“巾帼建新功 技能促发展”女性职业技能公益培训班,现已举办各类技能培训6场,培训人员30余人。
夜幕降临,东风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灯光依然明亮。该街道党工委书记正在梳理一天的工作:今天处理群众诉求56件,满意率98%。其身后的档案柜里,存放着许多特殊的记录:网格员协调商住共用污水井改造的施工图、妇联为单亲患病母亲发放的两万元救助金凭证、孤寡老人学会使用电子社保卡后写的感谢信……这些带着褶皱的纸张,织就了一张覆盖民生百态的温暖之网,传递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量。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刘沙沙)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