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4月9日,国务院食安办会同公安部等部门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副司长田建新表示,国家卫健委围绕强化全链条监管,持续构建“最严谨的标准”体系。从食品的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饮食消费,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
比如,针对食品原料和种养殖源头污染的防控,有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农药(兽药)最大残留量等通用标准;针对食品生产加工、餐饮制作、畜禽屠宰加工等生产过程,有相关的操作卫生规范类标准;针对像奶粉、豆制品等上市销售的食品,有产品类标准,还有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针对3岁以内婴幼儿以及一些有消化吸收障碍的特殊人群,有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标准;针对与食品接触的食品用消毒剂、容器、包装材料等,有食品相关产品类标准。此外,还有对污染物的限量等进行配套检测的检验方法类标准。标准累计发布1660项,涵盖日常消费的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通过对原料污染物管控、加工过程风险控制、产品合规检验,以及对特殊人群重点保障,实现了对全人群、全品类、全环节的风险管控,为全链条监管提供依据和支撑。
同时,持续提升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确保指标制定科学安全;研制过程中遵循公开透明,充分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田建新表示,今年国家卫健委将与监管部门在食品数字标签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更好地为公众健康需求和产业创新发展服务。
为了促进标准全面高效执行,今年将联合监管部门,开展标准宣贯“强基层、进企业”活动,以线上加线下培训、现场指导、跟踪评价等形式,强化对食品企业和一线监管人员的标准解读和应用指导。希望通过企业主动学习、执行标准,监管部门依标准科学实施监管,卫生健康部门适时对标准开展跟踪评价,形成标准从“制定到实施到跟踪到修订”的闭环管理,切实提升各方对标准的完整理解和全面执行,确保将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