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浙江发布
在整治涉企行政检查多头、重复、低效问题,进一步优化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的营商环境上,浙江又放“大招”了。
4月1日,浙江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从“清单查”“统筹查”“分类查”“综合查”“亮码查”等五方面创新举措着手,确保涉企行政检查“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该《实施意见》,是浙江首次出台有关涉企行政执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涉企行政检查“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内核在一个“适”字上。该检查的一个不漏,不该检查的一个不去,并努力实现检查的“最小次数”“最佳效果”。既管住风险,消除隐患,守住法律的底线,维护好社会公共利益,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打扰和影响,减轻迎检负担,让各方合理诉求都能得到最大满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使一切都显得那么合适、适当,而非逾矩。
“清单查”“统筹查”“分类查”“综合查”“亮码查”,是“综合查一次”的进阶版本,是一种机制创新,更是治理创新。虽然落脚点都是“查”,但都是为了查得更有据、更精准、更规范、更高效,更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谁来查,能查什么,不能查什么,怎么查,在制度和程序上给予明确,权责更清晰,更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进一步逼仄重复检查、逐利检查、任性检查等乱检查现象的“生存空间”。使执法行为担得起“公正文明”的社会普遍期许,让企业悬着的心放回肚子里,不惧怕检查,并能以更坦然积极正向的心态面对检查,这是《实施意见》的追求和底色,“服务型执法”的本质,也由此彰显。
好政策、好制度,更要执行好。而执行好,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具备更强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为民情怀,也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此次《实施意见》,也让我们看到了监督的更具象化落地。
“亮码查”,可以实现对涉企行政检查的全程管控,企业还可以评价检查过程,监督部门可通过对码的追踪开展实时监督。浙江已构建统一执法监督平台,实现执法在线上、行为能留痕、过程可追溯,还通过12345平台、500多家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1700多名特邀执法监督员等,拓展企业反馈问题渠道。
这些举措某种意义上,革新了监督的逻辑和方式,使得监督更简单轻量、直接有效。当监督更有底气,更硬气,企业自然就有了拒绝乱检查、滥检查的底气和硬气,“不怕查、查不怕”的理念也会蔚然成风。
《实施意见》还提到了“互动治理”理念及“预约式”指导服务、多部门联合帮扶企业整改完善等内容,这么一来,企业体验到的是“店小二式服务”,感受到的是善治,提升的发展信心。随着《实施意见》的推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也因为制度化的探索和实践,将进一步落地,企业营商环境的体感,也能一提再提,传递着“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价值追求。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整治涉企行政检查,提高行政执法质效,让法治贯彻检查始终,企及的是“让政府更有为”,而当《实施意见》落实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的作用,达成的又是“让市场更有效”的目标。“有效”与“有为”,如何统筹好、兼顾好?“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就是最佳的方法论,浙江用“精细化”的制度治理和“设身处地为企着想”的主动服务,给出了高分回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