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春和景明,万物勃发。从山西运城夏县县城向西北方向约13公里,经过一片无垠的绿色田野,一处坐西北朝东南、红墙灰瓦的古建筑群出现在眼前,这便是纪念宋代名相、史学泰斗司马光的圣地——司马温公祠。时至今日,每逢年节,司马氏的后人都会来到这里祭拜先人,感受家风的陶染。
司马光老年布衣像
经由司马光祠文化广场进入祠堂正门,游人们会路过三尊铜像,分别是“司马光砸缸”“司马光著书”和“司马光老年布衣像”。千年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宏篇巨著《资治通鉴》传之四海、影响深远,司马光更以诚实守信、清廉俭朴的家风,赢得了后世广泛赞誉。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一生历仕四朝,官至宰相,去世后归葬故里,被宋哲宗追赠为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是《宋史》对司马光的高度评价。
司马光一生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其清廉品德的养成,正是源于父亲司马池的言传身教。北宋天禧三年,司马光出生时,其父司马池正在河南光山县为官,“光”的名字由此得来。司马池为官清正,生活朴素,日常饮食粗茶淡饭,即便招待客人也绝不奢华,只用梨、枣、柿之类的山果和肉干、肉酱、菜汤等,并教导子侄崇俭抑奢。耳濡目染之下,司马光从小不喜欢金银华服,“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身居高位后,依旧“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有帛”,认为“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即可,“勿求多余”。温公祠堂的墙壁上,挂着一篇名为《司马温公布衾铭记》的文章,作者是司马光的好友范镇侄孙、《资治通鉴》三位同修之一的范祖禹。元丰年间,范镇去洛阳探访正在修《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送给他一床布被。这床被子朴素得很,正合司马光俭朴的生活态度。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曾作《布衾铭》,司马光十分喜欢这篇文章,在被子上手抄此文以明志。这床被子一直陪伴他到去世。
司马温公祠正门
司马光终生践行诚信,一个“实”字伴随了他的一生。据《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司马光五六岁时,姐姐和他一起尝试给青核桃去皮,却未能成功。姐姐有事走开后,家里仆人用热水脱去了青皮。姐姐返回后,问他核桃皮是谁剥的。司马光撒谎称是自己所为。事情的经过正好被父亲司马池看到,他厉声斥责了司马光。严厉的批评让幼年的司马光记忆深刻,“光自是不敢谩语”。司马光将“君实”作为自己的字,也许正是提醒自己做到时时、事事要“实”。后来有学生请教他修身之道,司马光说:“其诚乎!吾平生力行之,未尝须臾离也”。
司马光的优良门风山高水长、光照万户。对于司马氏的后人而言,先贤留下的《资治通鉴》固然可以明史增智,但他们却奉《训俭示康》《温公家范》为更重要的圭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齐家,奥义全在其中。神宗初年,随着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社会风俗“尤为侈靡”,有些人甚至“以俭相诟病”,司马光对这种社会风气深感忧虑,为使子孙后代避免蒙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司马光给长子司马康写了一封家书,名为《训俭示康》。文章中写道,在司马光的记忆中,宋仁宗天圣年间,官员之间仍以俭朴为美德,士大夫交游聚会,瓜果菜肴虽简单朴素,但情谊深厚。后来却越发不同,“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反而对俭朴之人颇有非议,甚至鄙视其吝啬,不随波逐流贪图享乐的人少之又少。司马光现身说法,话语真切,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训导司马康要牢记“俭能立名、侈必自败”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深刻道理,并将这种俭朴的家风传承给后人。在司马光的言传身教下,司马康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以博古通今、生活俭朴著称。《宋史》记载“康为人廉洁,口不言财”“途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其为司马氏子也”。终其一生,司马康都在以身体力行践行父亲“以俭立名”的教诲。
王安石与司马光政见不合人尽皆知,司马光的家风却让这位“政敌”推崇不已。王安石甚至在儿子王元泽买房子时特意嘱咐,要找离司马光家近一点的房子,原因是 “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司马光勤诚俭廉的家风正是这样由司马氏一族流传至千家万户。
《宋朝文鉴》所收《宋朝文鉴》所收《训俭示康》《训俭示康》训俭示康》
与千余字的《训俭示康》相比,《温公家范》洋洋数万言,在为人处世之道的阐述上更为全面。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主张把家庭教育当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问题来对待,而不是视为一家一户的私事。他引证儒家经典中关于修身、治家的格言,兼以大量历代治家有方的实例和典范,系统论证了“家正而天下定,礼为治家之本”的深刻道理,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对家庭成员提出了符合社会和家庭需要的详细要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或许正因为意识到“家”的这种基础性作用,司马光曾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为重要。
优秀家风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价值观。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切实推动河东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廉洁文化相融合,深入挖掘本地贤臣廉吏家风家训资源,创新传播载体,增强河东家风文化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充分发挥其涵育道德、润泽心灵的教化功能。夏县以司马温公祠为阵地依托,提炼司马光“勤、诚、俭、廉”家风文化内涵,打造“镜之光 莲之旅”廉旅融合情景剧,将古朴文物、建筑风光与司马光的嘉言懿行、历史故事相结合,生动展现、传播司马光俭朴、孝顺、勤奋、爱民的高尚品格和纯正家风,使之可感可及、深入人心。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5年第08期,作者:徐莹莹 周曦)
本文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