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
古稀老人心系学校洒余热
本报记者 孙瑞超 通讯员 胡宝鼎
在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玉兰小学,时常能看到一位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便是全国劳动模范、东留善固村关工委原主任吕廷祥,今年74岁。“我和学校有感情,得空了就想来这儿转转,看学校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提提建议。”吕廷祥说。
在吕廷祥建议下,学校成立小学生合唱团,合唱团还受邀在北京中国儿童中心的红歌专场舞台参加演出。学生上下学时,学校门口比较拥堵,他建议学校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充当家庭的安全宣传员并监督家长执行,拥堵现象得到极大改善……
吕廷祥对学校的帮助不止于此。1995年,吕廷祥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关工委主任后,动员村集体先后投资近300万元推进村小学搬迁,盖起全县第一座小学教学楼,并购买教学设备,美化绿化亮化校园,改善教学条件。
硬件设施好了,软件设施也要跟上来。吕廷祥得知在另外一所乡村学校教书的教师乔培服教学质量高,深受家长学生喜爱,就登门十多次,硬是把这个教育人才“挖”到了村学校任校长。
乔培服上任前,吕廷祥连续几个晚上和他促膝长谈。东留善固村是全国劳模吕玉兰的故乡,吕廷祥建议乔培服依托玉兰精神,教育孩子们懂事明理、勤学上进。在吕廷祥建议下,乔培服在全校开展办学宗旨的大讨论,让大家的理念一步步统一到学习玉兰精神、树立主人翁意识上。
为全面贯彻这一办学宗旨,吕廷祥力主建起玉兰纪念馆、玉兰故居、玉兰公园,保存下玉兰林,重建无名烈士碑。他组织成立学校“五老”工作室,给学生讲述吕玉兰的生平事迹,动员当年与吕玉兰共同生活工作过的老人提供书面或口头素材,为学校编写《我心目中的吕玉兰》《吕玉兰的故事》两本教材作出贡献……“传承玉兰精神,一点儿也不能懈怠。我会尽己之力,发挥余热,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吕廷祥说。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