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4月12日至15日,在广州援藏工作组和海珠区教育局支持下,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2024级小程序班的师生前往西藏波密开展主题式“春假”研学活动。14日,两地师生同上一堂生动的“AI教育交流课”,一同学习、交流如何借助AI工具做微信小程序,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此前,两地师生以“走进高原”为主题,开展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交流。广州97中的学生作品重点聚焦数学建模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使用,体现了数学素养的发展;波密中学的作品则着重展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下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成果。
活动中,广州97中学生介绍了他们借助AI工具,设计、制作的“高原反应风险预测”小程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高原医学中心主任罗凤鸣教授通过视频连线在线指导,对这群高中生做的小程序作出了点评。
罗凤鸣认为,学生们开发的小程序对于前往高原旅游、工作的人群非常有实用价值。
据了解,此前,为优化小程序的体验和实用功能,广州97中联合广州技师学院西藏波密班学生给钟南山院士写信求助。4月7日,钟南山给学生们回信并协调了罗凤鸣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医学指导。钟南山在信中鼓励:“真正的科学精神不在于分数高低,而是敢于挑战和勇于创新。”
广州97中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微信小程序”的教育应用,本质上是一场跨区域的“人工智能赋能下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从2024年开始,广州97中在高中阶段尝试设立“小程序班”,将小程序作为教学工具引入数学项目式学习,也在语文、德育等学科尝试融入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
罗凤鸣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学生作品。学校供图
西藏波密中学学生(左)与广州97中学学生(右)交换礼物。学校供图
作者: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