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西城】
7月12日,西城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四中道元校区举行。本次会议以“协同·育新”为主题,旨在总结阶段成果、交流实践经验、凝聚发展共识,深入推进西城区作为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试验区的创新发展。来自全区中小学的书记、校长及相关单位代表参会。
西城区教委副主任陈海东作题为《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聚力培养红墙边的时代新人》主旨报告,系统回顾了试验区获批一年多来的显著成效。西城区确立了“培育红墙边的时代新人”中心目标,构建了“一中心两主线四行动”特色工作体系,并成立了多部门协同的工作领导小组,织密区域内外资源网,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深度联动,打造“大思政课共同体”,开发示范课、原创话剧,推动高校资源下沉,形成协同创新格局。报告进一步展望了未来工作方向,强调将深化资源整合、贯通研究和队伍建设,全力打造首都思政育人“西城范本”。
在分享交流环节,三位来自不同学段的教育实践者分享了他们在一体化建设中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王华以《实践浸润 砺行铸魂——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思考》为题,聚焦二附中“实践育人”,提出通过真实情境唤醒学生道德自觉。构建社会实践+学科实践双路径育人体系:打造“乡村振兴青春同行”项目,联动大学生、高中生与乡村中小学生开展书信助学、支教考察,形成跨学段教育矩阵,两年覆盖千余名学生,实现“思政滋养”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开发“家史征文大赛”等学科项目,引导学生从家国叙事中厚植情怀,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化历史观与价值观塑造。强调以实践为纽带贯通认知与行动,为思政一体化提供“知行合一”的西城范式。
北京建筑大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新以《四维同心 双向滋养——北建大学附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思考》为题,介绍了与北京建筑大学联合开发的“大手拉小手,共筑同心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特色课程。两年多来,两校教师交流达70多次,北京建筑大学师生走进北京建筑大学附属小学课堂数百节,形成了“高校引领、小学扎根”的双向滋养机制,实现了高校与小学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未来将以协同育人为支点,以实践体验为路径,以文化浸润为纽带,构建具有深厚理论深度与强大实践价值的育人模式,让“四维同心,双向滋养”的思政教育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张守连作了题为《“红墙”铸魂时代新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建设的思考》的发言,北京建筑大学联合西城区打造“红墙”新人思政教育联合体,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红墙边的时代新人”。依托西城丰富红色资源与高校学术优势,联合体深化“四个一体化”工作框架,构建“五化”思政育人体系,贯通“一体化备课+沉浸式教学+场景化研学”实践模式。通过“高校示范+区域协同+各校推进”三级体系、“手拉手”备课等机制,孵化“红墙小先锋”等品牌活动,建强师资库与45家实践基地,打造具有西城特色、首都标准的思政育人新范本。
西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推进会是一次阶段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凝聚智慧、共谋发展的思想碰撞。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强化了责任,为西城区持续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试验区建设,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城经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将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推动西城区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石伟
图片:区教委
校对:王昭 卢熙
责编:王昭
审核:侯明月
签发:李卓
本文来自【北京西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