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准备当妈?这份备孕+产检+产后检查清单请收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4:2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实习生 王世珂 通讯员 郭静

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一位准妈妈和家庭的美好心愿。但在迎接小生命到来之前,有一些重要的“体检关卡”必须要过。这些检查项目不仅能帮助妈妈和宝宝避开很多健康风险,也能让整个孕期更安心、顺利。今天就带大家一文看懂:备孕、孕期、产后都有哪些必须做的检查项目,什么时候查、查什么、为什么查,一次说清!

一、备孕期:为宝宝的到来打好基础

在准备怀孕前的3~6个月,建议夫妻双方都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女性建议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尤其是TSH)、血型等,帮助发现贫血、糖尿病、甲状腺异常等潜在问题,同时确认ABO和Rh血型,为孕期血型不合或输血做准备。

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及盆腔超声等,排查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常见妇科疾病。

内分泌检查:抽血检测性激素六项(包括FSH、LH、雌二醇、泌乳素、孕酮、睾酮),评估排卵功能是否正常,有无多囊卵巢倾向。

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项目,提前了解是否存在传染病,以免孕期母婴传播。

TORCH筛查:筛查是否感染过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若没有抗体,可以提前接种疫苗,避免胎儿先天感染。

以下是几种常见推荐接种的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乙肝疫苗等。

注意:风疹疫苗和水痘疫苗为活疫苗,接种后需避孕至少3个月才能开始备孕。

遗传病筛查(有必要时):如有家族遗传病史,或来自某些遗传病高发地区(如南方沿海地中海贫血高发),或想评估生育常见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耳聋、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脊髓性肌萎缩症等)患儿风险的夫妻,均可检测是否为携带者。

特别提醒:女性应从备孕开始,每天补充叶酸0.4mg,持续至孕12周,可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

很多人误以为备孕只是女性的事,实际上,胚胎的质量和宝宝未来的健康,同样取决于精子质量。精子异常可能导致胚胎停育、染色体异常概率升高、反复流产或出生缺陷等。

男性建议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型等,全面了解健康状态。

精液检查:通过精液常规分析,了解精子浓度、活力、形态是否正常,是判断生育能力的重要依据。

泌尿生殖系统检查:检查是否有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可能影响精子质量的疾病,必要时可做阴囊或前列腺彩超。

传染病筛查:和女性相同,避免传染给配偶或影响胚胎。

遗传病携带者筛查(视情况):如果女方发现有遗传病携带情况,男方也需要同步检查,看是否为同一基因的携带者,以便提前评估胎儿风险。

小提醒:建议男性在备孕期减少烟酒摄入,避免熬夜、暴饮暴食及接触高温、有毒物质,提升精子质量。

二、孕期(0~40周)检查:每一阶段检查都不能错过!

怀孕后的产检一般从确认妊娠开始,贯穿整个孕期。不同阶段的检查各有侧重:

1. 孕早期(1~12周)——建档+初筛

孕期建档(孕6~8周):记录既往病史,建立孕期健康档案。

B超检查(孕6~8周):确认胎儿是否为宫内妊娠、是否有胎心胎芽、胎儿个数及着床位置等。

NT检查(孕11~13+6周):通过颈后透明带厚度筛查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风险。

2. 孕中期(13~27周)——排畸+筛查关键期

唐氏筛查or无创DNA产前筛查(NIPT):这一步是为了筛查胎儿是否存在唐氏综合征(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唐氏筛查(孕15~20+6周)是一种通过抽血评估风险概率的检测方式,它可以结合妈妈的血清学指标、年龄、孕周等,系统评估胎儿是否有唐氏综合征等风险。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操作简单;缺点是准确率相对较低(约70%~80%),仅作为风险评估,不能确诊。

NIPT(孕10~22+6周):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胎儿游离DNA片段,分析是否存在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等染色体异常。与唐筛相比,NIPT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大多数孕妇选择。

温馨提示:若唐筛或NIPT结果提示高风险,医生会建议进一步做羊水穿刺或绒毛穿刺,以获得明确诊断。

那么羊水穿刺的适用人群有哪些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35岁及以上的高龄孕妇2.唐筛或NIPT筛查高风险者3.曾孕育或者生育过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孕妇4.B超发现胎儿结构异常5.父母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如平衡易位)6.近亲婚配者7.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者8.其他专科医生认定应当进行产前诊断的情况。

风险提示:羊水穿刺是有创检查,存在约0.1%~0.2%的流产风险,但目前操作已非常成熟,安全系数较高,是明确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

系统超声(大排畸,孕20~24周):全面检查胎儿身体的各个部分,包括胎儿大脑、心脏、四肢、脊柱等结构发育是否正常。

糖耐量测试(OGTT,孕24~28周):检测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避免影响孕妇和宝宝健康。

中晚孕期特别关注要点:

妊娠期高血压筛查:建议从孕中期开始定期监测血压,尤其是高龄孕妇、肥胖、糖尿病、肾病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高血压会增加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风险。

血红蛋白+铁蛋白检测:孕期女性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建议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同时检测血清铁蛋白有助于更早发现潜在贫血趋势,及时补铁。

3. 孕晚期(28周~40周)——分娩前的全面准备

胎心监护(NST,孕32~40周):主要检测胎动、胎心及胎儿的宫内状态,及时发现胎儿是否缺氧。

晚孕B超:评估羊水、胎位、胎儿体重、胎盘位置。

产前评估:包括骨盆测量、血压、体重增长等,为顺产或剖宫产做准备。

三、产后检查之别忘了宝宝的“第一次健康体检”!

出生后的宝宝虽然看起来健康,但有些疾病早期无症状,必须通过筛查提前发现!新生儿筛查一般在出生后48~72小时内进行。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足跟血):检测几十种先天代谢类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等,早发现可通过饮食或药物干预,避免智力障碍或生长发育迟缓。

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测发现听力异常,越早干预,语言发育的恢复几率越高。

新生儿心脏病筛查(脉搏氧饱和度):用于发现先天性心脏病,部分严重类型如不及时发现可能危及生命。

产后检查之别忽视自己的身体恢复!

宝宝出生后,妈妈的身体和心理也需要呵护。产后检查通常在产后42天左右进行。

产后重点检查包括:

子宫恢复检查:确认子宫是否恢复至孕前状态,有无异常出血。

产后伤口检查:无论是顺产的侧切口还是剖宫产的腹部切口,都需评估愈合情况。

乳腺检查:观察有无乳腺炎、堵奶等哺乳问题。

盆底肌功能评估:预防或改善尿失禁、子宫脱垂等产后常见问题。

心理健康评估:关注是否有产后抑郁倾向,必要时给予心理支持。

无论是备孕的准备,孕期的产检,还是产后的恢复,每一个检查都不是“走过场”,而是守护妈妈和宝宝健康的重要一环。提前了解这些内容,也能减少焦虑,提升信心。愿每一个准备迎接新生命的你,都能拥有安心、顺利、幸福的孕产之旅!

健康知识多一点(141)栏目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河南省健康中原服务保障中心主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