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下午,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福建省数字政务建设运营控股有限公司、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共同承办的全空间无人体系产业发展大会(以下简称“大会”)成功举办。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瑞良,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制改革综合司原司长徐善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盛杰等出席并致辞。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余军出席。
会议现场参会人员参会热情高涨。(邱郁雯 摄)
着力于成果发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空间无人体系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地方实践正有力驱动行业进步。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25年来,“数字福建”的创新动力愈发强劲,不断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从“有”到“精”的超越。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与技术变革引领下,全空间无人体系产业发展大会应运而生。
本次大会围绕全空间无人体系开展了多项重要成果发布,致力于安全可控,推动全空间无人技术规模化、可持续、高质量地快速发展,进一步助力全国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一盘棋”,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工程总体部发布了《全空间无人体系2025年工作要点》,按照“标准引领、场景开放、资本推动、产业集聚、体系升级”的原则路径,针对各项工作明确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2025年工作计划,提出阶段性目标及时间节点。
现场发布《全空间无人体系2025年工作要点》。(供图)
此外,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全空间无人体系数字化研究成果,系统性提出覆盖“空天地海”全域的无人体系数字化标准框架,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统一技术参考,并提供了从政策规划到标准落地的完整路径,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建设-场景培育-产业孵化”工具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天盾”智卫安防体系,针对无人机“黑飞”问题,以全域感知、智能研判、多层拦截和高效协同为核心优势提出解决方案,重新定义低空安全边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中航电测仪器(西安)有限公司发布了航空货运无人机装载投送系统,该系统通过构建无人货运体系,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助力推动我国智慧物流与无人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发布了“中航空管云”低空运行监管服务平台,该平台围绕“低空空域感知、低空飞行服务、政府协同监管”提供了全套解决方案。
现场发布“中航空管云”低空运行监管服务平台(供图)
这些成果的发布,不仅为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技术标准、安全保障和产业协同等多维度的支持,更为我国数字经济的腾飞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有力推动全空间无人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群贤毕至,共绘全空间无人体系发展新蓝图
709家联盟单位与产业机构、42个重点展览项目、30位知名院士及企业家——三组关键数字展现了此次大会的广泛号召力和高端智力资源聚合力。作为全空间无人体系领域的一次高规格盛会,大会汇聚政产学研多方代表,围绕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安全治理等焦点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发表演讲。(供图)
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位业内权威专家发表真知灼见。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董志毅提出,要以“审慎包容”的理念构建低空安全新治理体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推动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强调,面对快速扩展的无人体系应用市场,应充分释放中小企业在“长尾场景”中的定制化创新优势;中国航空学会无人机专家石靖敏系统梳理了无人装备管理政策体系演进,指出需构建跨行业标准化协同框架。
金航数码科技副总经理吴小文结合实践指出,当前全空间无人体系面临技术落地与生态协同双重挑战,需强化数据驱动下的能力整合与验证机制;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成亮则指出,无人船艇作为“水上生产关系”的重塑力量,正推动传统海洋产业向智能化跃升,已在多个港口场景实现批量部署。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舒振杰进行分享(供图)
大会还特别邀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舒振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执行主任程羽,宁夏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副会长赵旭东等专家,分享横琴、合肥、宁夏三地在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中的实践案例。从“空天地海”一体化感知系统搭建,到无人装备在极端气象、边海防、应急运输等场景中的集成应用,三地经验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
围绕“安全筑基保障全空间无人体系发展”核心议题,大会同步设置专题沙龙,邀请来自福建省大数据集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电科国睿科技等七位专家展开圆桌对话,聚焦空域管控、风险防控、数据安全等议题,探讨如何构建“预警—响应—监管”闭环式安全保障体系,为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健康、稳定运行夯实制度根基。
本次大会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国家战略意图的释放窗口。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推动无人体系走向规模化与系统化,需要“标准牵引、数据驱动、安全兜底”,并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空域管理机制,推动多部门协同和产业链联动,为我国构建全球领先的智能化无人系统生态注入持续动力。
全空间无人体系产业发展大会主题沙龙环节。(供图)
九项合作签约落地福建,构建全空间无人体系新生态
本次大会不仅给多方主体搭建“面对面”洽谈交流的桥梁,还通过举办“全空间无人体系产业合作签约仪式”,促进各方深度协作,共同打造全空间无人体系的产业链生态,推动全新的生产力模式向更高层次发展。
全空间无人体系产业合作签约仪式。(供图)
大会期间,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充分发挥“数字福建”优势,组织多方优质生态伙伴集中签约,达成9项产业合作协议,加快推动全空间无人体系在闽落地见效。
签约项目覆盖政企协作、数据融合、低空产业链布局等重点领域。其中,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与省大数据集团达成合作,聚焦无人体系在岛屿型区域的集成应用,助力打造智慧化、数字化国际旅游岛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福建省气象局与省大数据集团携手推进“空天地海”气象数据融合平台建设,探索气象数据赋能无人体系与低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此外,省大数据集团还与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集团、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企业签署协议,围绕低空产业发展规划、试验场建设、军地民联席管理机制等展开深度合作。项目将聚焦关键基础设施、核心平台及示范场景构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本轮签约呈现三大突出特色:一是主体多元,涵盖政府部门、央企、科研机构与行业领军企业;二是领域覆盖全空间,贯通空天地海及上下游各环节;三是场景落地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紧扣福建实际需求与生态布局。
据介绍,相关合作项目预计将带动一批优质技术成果和产业资源加速向福建集聚,推动从“试点应用”向“规模复制”转变,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我国全空间无人体系构建统一标准、应用生态和管理机制提供“福建样板”。
全链条展区联动,创新成果精彩纷呈
此外,大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4号馆与7号馆共设置600平方米配套展区,联动全国产业链企业,全景呈现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发展成果。
展区整览图。(供图)
展区聚焦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安全体系搭建与规范化管理,汇聚行业实践成果。直面山海交织、交通受限、海域监管困难、灾害风险突出等治理难题,闽企依靠“数字福建”建设经验和福建在新材料、新能源和全空间装备制造方面的良好基础,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上跑出加“数”度,进一步破解空间制约,为全国无人系统产业发展提供“福建样板”。
卫星遥感空天应用项目受到现场观众驻足关注。(供图)
据介绍,该展区共入选42个单位参展项目,贯通“上游零部件-中游制造-下游场景”全链条,联动中航工业、海格通信、珠海云洲、欧卡智舶等企业全景呈现创新成果。上游以低温电池、芯片模组筑牢装备安全基石;中游通过5G云盒、相控阵雷达、智能机场等构建一体化安全保障;下游聚焦低空血液配送、森林防火、城市哨兵、毛竹下山等实战场景,展现无人体系在抢险救援、生态保护、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多维赋能,彰显“以数据融通打破装备协同壁垒、以安全技术护航无人系统产业”发展的示范价值。
灭火救援机器狗。(供图)
展区现场,造型独特的灭火救援机器狗吸引众多观众驻足,穿越坍塌建筑、攀爬楼梯,其超强的地形适应性受到大家的喜爱和点赞;海格通信的芯片+通信模组精彩亮相,其全天时、无死角、高质量的通信保障和厘米级定位能力受到了广泛关注;“乾动1号”“乾动2号”新型高性能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尽展风采,带领观众揭开让大黄鱼“住得好”“游得多”的背后奥秘.......此外,“空地一体”智慧运输低空无人机血液配送项目、船舶智能驾驶系统主机、应急消防无人机等创新成果均在现场展出,全面展现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大会以“安全筑基 数据驱动——共绘全空间无人体系高质量发展蓝图”为主题,聚焦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安全体系搭建与规范化管理,推动更多全空间无人体系产业合作项目落地福建,共绘空天地海全域无人体系发展蓝图。
(邱郁雯|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