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锋
当今世界秩序是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打败法西斯集团、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它为各国在多边机制框架内通过和平与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结束野蛮的森林法则提供了可能,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基于多边主义规则的文明共识。
捍卫正确的二战史观
战后欧洲选择通过经济一体化实现和平。昔日的宿敌德国和法国实现全面和解,成为坚定的盟友和推动欧洲一体化的火车头,让欧洲享受到历史上维持时间相当长的和平。正确认识历史和认罪知罪,是和解与和平的前提与基础。
德国对战争的彻底反思,在政治、法律和道德上认罪知罪,严惩任何美化和否认战争罪过的言行;在社会、教育和文化上使全体民众形成战争有罪、“永不再战”的信念,让揭露纳粹罪行进教材、进课堂,把二战战败日视为德国的“解放日”,在遍布全国各地的纪念点路边筑嵌“绊脚石 ”,让人们驻足反思纳粹暴行和二战爆发的深层原因,至今为止仍有2/3以上民众认为反思纳粹统治和二战具有现实意义,担心极端主义和战争再现;在经济上对二战中所犯罪行给予巨额赔偿,求得受害国家和受害民众的宽恕。
战后德国从认输到认罪和知罪,从战败国到欧盟一体化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者,多年坚持战略克制和“非军事强国”的外交原则,受到欧洲各国的普遍谅解与尊重,也成为推动多边主义国际关系原则的重要力量。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特点是,曾经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对战争的是非定性和战后国际制度安排有着明确的认同,并在这一共同的二战史观基础上实现了彼此间的和解,成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际秩序的共同参与者、合作者。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和亚洲太平洋两大主战场在战后维持基本和平的基础。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篡改、甚至否定二战历史的声音。它们不仅出自发动二战的国家,也出现在美国。美国国防部长不久前就曾把日本侵略军美化为英勇的战士,把加害者的顽固残忍与正义者的勇敢顽强混为一谈,暴露出华盛顿根据其利益取舍随时改变道德标准的功利主义,也说明其外交虚无主义是非观的一贯做派。荒唐的是,这位国防部长的“赞美”赢得日本一些否认国际公认二战史观者的欢呼,二战中的战胜者和战败者在80年后的今天竟然因战争的臆想走到了一条路上。
扭曲二战史观,意味着动摇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根基,是对捍卫二战反法西斯正义历史的歪曲,是对和平的背叛。隆重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是坚定正确的二战史观,捍卫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推动人类社会沿着和平与发展的正确道路前进。
记取二战留下的四大教训
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旨在颂扬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斗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要记取二战起因演变留下的深刻教训。
一是警惕法西斯主义和极端思想。二战起源于德意日等国,主要原因是其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大行其道,成为对外扩张和侵略的温床与精神力量。近年来,极端民族主义政治党派在欧洲许多国家崛起。它们排外并煽动对异族的仇恨,加剧社会分裂,蚕食着战后和平与发展的秩序基础。作为二战期间在亚洲的加害国,日本对战争的反思始终遮遮掩掩,迄今没有获得二战受害国的充分原谅,致使战后亚洲的和解进程没有像欧洲那样顺利进行。
二是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国际合作。二战前,国际社会未能有效遏制法西斯的扩张,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之间缺乏团结与合作,尤其是,英法等国对德意日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试图通过妥协退让来祸水外引,结果是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历史的教训告诫各国,必须对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坚定维护国际准则和正义。
三是强化经济关系,夯实和平基础。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密切,构建起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网络,使各国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相互利益关联,这是世界繁荣与和平的基础。近年来,“脱钩”“去风险”“经济安全”等逆流不断冲击国际经济秩序,这不仅可能导致各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还可能为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提供滋生土壤,危害世界和平。
四是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进而引发冲突。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时,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国际视野和人文精神,让他们了解历史的真相,珍惜和平,避免重蹈战争的覆辙。需要警惕的是,美国等不少国家正在加大对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限制,签证管控更加严格,国家间的交流氛围正变得消极。这不仅阻碍了各国民众间相互理解和增进友谊的机会,也会加深他们之间的隔阂,为世界和平设置障碍。
关于和平与发展,中国提供了新的理论学说
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关键是为了塑造一个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给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与信心,并提供了新的理论学说。
中国在国际上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超越了传统的国家利益观,强调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主张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中国对世界的理论贡献,它打破了欧美以权力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中国不通过武力扩张或霸权手段来实现国家发展和利益,而是通过自身的发展和与各国的合作来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基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发展需求作出的战略选择。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大国崛起的发展模式,丰富了国际政治中关于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理论,挑战了“国强必霸”的传统逻辑,为国际政治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秉持正确义利观,强调在国际合作中既要讲利益,更要讲道义,而不是利益至上,为利弃义。这种义利兼顾的政治理念,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和价值追求,丰富了国际关系中的道德伦理内涵,突破了欧美现实主义理论中单纯以利益为导向的思维模式,为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维度。
中国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理念强调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国际事务中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利益。这为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家间互动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相比,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更加注重国际关系的平等性、公正性和合作性,为解决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方向,推动国际政治理论朝着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方向发展。
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是对和平的庄严承诺。二战及战后历史警示我们:唯有坚守多边主义与正确的二战史观,深化国际合作,方能抵御极端主义,实现人类和解与和平。警惕篡改历史的逆流,捍卫反法西斯共识是国际共同责任。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合作共赢为全球治理注入东方智慧。面对地缘冲突与逆全球化,国际社会需凝聚共识,以对话取代对抗,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以发展消弭裂痕,共享发展成果。铭记历史,方能共筑公正包容的和平未来。(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