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餐饮行业正掀起一股上市潮。沪上阿姨于5月8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大幅上涨,总市值约200亿港元。此外,绿茶集团、老乡鸡等众多餐饮品牌也在竞逐IPO。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已上市的餐饮品牌中,选择在港股上市的占比达70%,自2024年以来,已有超过15家餐饮企业递交上市申请,多数选择在港股上市。餐饮品牌缘何扎堆港股?
首先,相较于A股平均18到24个月的审核周期,港股上市流程可压缩至6到12个月。其次,港股市场对盈利要求相对宽松,允许未盈利企业通过现金流和营收规模证明潜力。以绿茶餐厅为例,其五次冲刺港股,尽管面临预制菜争议、业绩波动等问题,仍能推进上市进程。此外,港股的“双柜台”模式(港币+人民币交易)降低汇率风险,也吸引了内地投资者参与。
然而,这场上市潮的兴起,与餐饮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下的餐饮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连锁化趋势愈发显著,行业淘汰赛也在悄然升级。餐饮企业若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规模扩张和供应链优化,几乎成为了必然之选。小菜园、绿茶集团等企业计划将募集而来的资金,重点投入门店扩张和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之中;蜜雪冰城也借助募集的资金,进一步完善供应链体系,加快海外市场的布局步伐,积极探寻新的业务增长曲线。
但上市并非一劳永逸的坦途。餐饮行业受宏观经济、消费习惯影响大,盈利能力易受冲击,上市后定期披露财报的要求使企业置于市场放大镜下。以奈雪的茶、全聚德为例,近年来其营收与净利润下滑明显,折射出不少企业陷入“营收增长但利润难升”的发展瓶颈,凸显了上市后维持盈利稳定性的艰巨性。由此证明,真正的竞争始于上市钟声敲响之后。
上市只是发展的起点,企业能否在资本市场的审视下实现长期稳定发展,还需时间检验。餐饮企业要在扩张与盈利之间找到平衡,并提升品牌管理、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信任水平,方能在资本市场长跑中脱颖而出。这场上市潮,或许是餐饮行业在经济转型期的一次集体冲刺,但能否在资本市场的考验中交出满意答卷,仍需时间的沉淀与验证。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赵冲)
编辑:史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