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广州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翅膀!记者从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了解到,该院最新研发的翠玉4号“水果节瓜”新品种,以其突破性的风味品质和种植效益,成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这一历时6年培育的成果,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节瓜的认知,还通过“科企农”协同模式带动南沙区42户农户实现亩收益翻番,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6年科研育良种:水果节瓜应运而生
走进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西樵村的节瓜种植大棚,碧绿的藤蔓上挂满油光发亮的节瓜,宛若串串翡翠。这翠玉4号节瓜新品种由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乔燕春博士团队历时6年研发,以其爽甜可口的风味和高产优质的特性,正成为广州特色农产品的新名片。自2018年起,科研团队从数百份种质资源中精心筛选,最终以绿肉水果型节瓜为母本,以油黑果皮、矮化株型节瓜为父本,育成这一突破性品种。“我们不仅追求产量,更注重品质与抗性平衡。”乔燕春博士介绍,经过严格的选择压力测试,翠玉4号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达到普通品种的1.4倍和1.2倍,瓜心腔小、肉质紧实,商品率高达97%。
特色品质赢市场:从论斤卖到按个销
在广州某高端餐厅,“冰镇水果节瓜”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创意凉菜。这款被消费者称为“可以当水果吃的节瓜”,呈现出三大核心优势:
风味出众:甜度较传统品种提升20%,生食脆甜无渣,特别适合开发轻食菜品;
营养丰富:每百克含维生素C达26.7mg,具有清热解暑的食疗价值;
耐储运强:货架期延长至15天,运输损耗率降低至5%以下。
“过去我们种节瓜论斤卖,现在按个定价供不应求。”樵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梁润潮算了一笔账:精品礼盒装6个瓜卖到88元,带动农户亩收益从8000元跃升至18000元。
技术体系显成效:简易棚创造大收益
据介绍,为确保品种潜力充分释放,科研团队创新研发了“三合一”栽培技术体系:一是环境精准调控:通过“三温三控”系统,实现育苗、生长、结果期的差异化温湿度管理;二是空间优化利用:采用中密度单行栽培搭配智能引蔓,光照利用率提升40%;三是生长周期调节:配置红蓝光补光设备,上午促进营养生长,傍晚转向生殖生长。
“按乔博士的方法,我家3亩地年收入突破5万元。”示范户陈伯展示着他的种植日记:采用简易棚技术后,单株稳产5—7个标准瓜,最忙时两天采收一轮。更难得的是,该品种实现周年生产,春提早、秋延后加上越冬栽培,让收益周期大幅延长。
产业联动促振兴:三方合作育品牌
据了解,自2023年东涌镇西樵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南沙区樵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广州市农业农村科学院三方启动的“科企农”协同机制以来,已初步构建了从实验室到餐桌的产业链。每周专家驻村指导,年培训农户超300人次。2024年免费发放优质种苗4万株,核心区推广30余亩。打造“西樵节瓜”品牌,西樵村成功入选广东省“一村一品”以及广州市“一村一品”专业村。
目前该项目已带动42户农户参与,预计年增收超50万元。随着深加工产品开发和电商渠道拓展,这条“科技+产业”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穗农科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