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的待遇主要包括 岗位工资和社保补贴,具体数额因地区和岗位类型而异,但总体上能够保障从业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岗位工资包括岗位补贴和用人单位补助。岗位补贴通常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例如2000元。用人单位补助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50%,即1000元。因此,每月工资合计为3000元(根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在一些地区,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水平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例如,有的地区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在1000-3000元之间。
公益性岗位由政府提供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的补贴。这对于困难就业人员,尤其是快要退休的失业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保障。
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参照用人单位为上岗人员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包括个人应缴纳部分)执行。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还可以获得劳动保障部门按月提供的岗位补贴,额度为最低工资标准的70%至120%。
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但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但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
县级人民政府可能还会为在岗人员购买每年不超过60元的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综上所述,公益性岗位的待遇因地区和具体政策而异,但总体上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收入和社会保障,适合就业困难群体。建议求职者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政策,了解详细的岗位工资和社保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