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自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来,信托公司普遍加大了相关领域业务布局。但相比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其他领域,信托行业在普惠金融,尤其是其中的消费金融业务上分化更为明显。
一方面,对于信托公司来说,消费金融业务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在产品收益及赚钱效益方面都相对可观的少数可选业务之一。另一方面,在严监管环境下,非标业务展业依旧受限,消费金融业务作为传统非标融资类业务同时面临风控合规压力和投诉量高企等问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国民信托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2024年,公司接到消费者投诉事件共计9897例,投诉主要集中在消费金融业务领域。”
“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对信托公司来说没有太大的优势。目前市场利率不断走低,如果继续做下沉市场的业务又难以把控风险。从公开信息来看,消费金融业务的投诉一直不少,风控合规也是该业务的一大难题。”某信托行业资深研究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信托行业来说,比较赚钱的业务,除了政信业务之外,基本上就剩消费金融业务了,所以信托公司没有什么可选项。
符合助力提振消费的政策导向
记者注意到,有部分信托公司看好消费金融业务领域,并积极布局。
比如,吉林信托2024年年底先后发布互联网贷款系统采购项目招标公告、互联网贷款系统硬件平台项目招标公告,布局消费金融业务。
“目前吉林信托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机,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公司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业务,也是公司今年发展的重要方向。下一步公司将倾注必要资源,全力支持该业务落地,为普惠金融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吉林信托董事长邢中成今年1月在与桔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方面交流时表示。
另外,华鑫信托董事长朱勇近期也对外表示:“信托公司要发挥好贷款功能,做消费金融,如果有合适的介入途径,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信托公司以前很难触达消费金融的长尾客群,但现在很多业务实现了线上化,这个方向就有了更多可能,是信托公司更好地践行金融惠民的重要方向。”
国民信托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深度融入国家普惠金融战略,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惠及百姓民生的初心使命,同步深化金融为民理念,全年通过普惠金融项目累计触达个人与小微客户1963万个,年末存续规模约261.51亿元,资金精准投向小微企业、民生领域及百姓日常生活场景。
天津信托在2024年年报中也提到,2024年,在信托报酬率逐渐降低、同业竞争愈发白热化的大环境下,公司主动抢抓市场变化、优化合作模式,推动普惠放款信托新商业模式落地。同时,进一步扩大客户及资产储备,丰富普惠业务合作渠道和业务场景,拓展公司普惠金融类资产直销渠道,创设了“尚实普盈”系列信托产品线,进一步满足客户对普惠金融类资产的投资偏好需求。
从信托产品发行、成立市场来看,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3月发行信托产品2772款,环比增长32.51%;已披露发行规模达1511.21亿元,环比增长57.41%。当月非标信托成立数量环比增长50.68%,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激增190.28%,产品平均募集规模环比上升94.30%。其中,非标金融类产品和基础产业类产品是助推3月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回暖的重要因素,而前者主要受消费金融业务规模大增的影响。
“消费金融业务符合助力提振消费的政策导向,是信托公司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服务人民群众多元消费需求的主要业务载体,在多措并举提振消费的背景下,该业务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谈及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天津信托方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消费金融业务成投诉重灾区
不过,更多的信托公司则对消费金融业务或持谨慎态度。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调研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年末,共有44家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信托业务,并将其作为重点转型方向之一。
与5年前大相径庭的是,本报记者梳理57家信托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报发现,在年度报告中明确提及消费金融业务的信托公司不足20家,其中,多家信托公司同时提及了消费金融面临的消费者投诉问题。
“2024年,公司接到消费者投诉事件共计9897例,投诉主要集中在消费金融业务领域,投诉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按照服务客户数统计,客户投诉率为0.11件每万名客户,与同业相比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绝大部分投诉均已得到妥善处理。”国民信托2024年年报中提到。
天津信托2024年年报中同时也提到,2024年度,公司共受理监管转办的1305件消费者投诉,494件自收投诉,涉及人数1231人。涉投诉业务均属于消费金融业务贷款类客户投诉,自主发行的信托产品客户投诉数量为零。客户投诉诉求以协商还款停止催收、退还贷款本息、经济赔偿等利益诉求为主。
此外,在2024年年报中,中诚信托提到,根据台账记录,2024年共收到614起投诉。按投诉渠道分类,监管转办投诉397起,公司自收投诉206起,秉正中心11起;按业务领域分类,消费金融类投诉业务571起。中信信托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共受理消费投诉668件,剔除被投诉机构错误、重复投诉等情形外,实际形成有效投诉290件,其中,普惠金融业务投诉164件。华鑫信托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共收到监管转办的有效投诉82件,其中消费金融类业务投诉54件。
“我公司年报披露投诉件数较高,原因为采取了最大统计口径进行披露导致,具体为:其一,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中,既包括了监管转办的1305件投诉,也统计了公司消保渠道自收的494件投诉。其二,投诉中存在较多的被投诉机构错误、重复投诉、错误投诉(如投诉事项经核查不属实或与我司无关)等情况,剔除上述情况后,实际受理监管转办投诉408件。”对于消费金融业务超1800件的投诉量,天津信托方面向本报记者解释称,公司将根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提供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
某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信托公司内部人士也向记者透露:“有的信托公司统计的是全口径数据,有的信托公司的数据则不是全口径的,甚至比监管给出的数据还低。”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