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噩梦做得多真的会“折寿”吗?丨知识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11:48:00    

01

在2025年6月举行的欧洲神经病学大会上,一项由英国痴呆研究院与帝国理工学院联合完成的大型研究首次报告,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追踪时间最长的相关研究之一。研究团队整合了来自四个长期人群队列的数据,共计分析了41960名成年人与儿童的梦境、健康与死亡信息,其中成年样本为26–86岁,共18万人,追踪期长达19年。

02

结果显示,每周经历噩梦的人,其早逝风险为无噩梦者的2.73倍,即使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心理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变量后,这一关联依然显著(P

03

为了探究这一关联背后的机制,研究者进一步引入了三种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表观遗传时钟”。其中DunedinPACE反映整体衰老速度,GrimAge可预测死亡风险的衍生表观时钟,而PhenoAge结合临床生理指标与表观遗传学预测生理衰老水平。

04

分析发现,频繁噩梦者的“生物年龄”显著高于其真实年龄。换句话说,这些人的身体在分子层面上比他们的身份证更老。

05

噩梦之所以令人不安,不仅在于梦境本身的恐怖,更在于它所触发的生理级别的真实反应。科学家已经证明,梦中的惊恐反应,和现实中的危机应对生理机制极为相似。噩梦最常发生于快速眼动期(REM)睡眠,这是大脑最活跃、梦境最生动的阶段。尽管身体肌肉此时处于运动抑制状态,但自主神经系统却完全清醒,可以动员出与现实威胁相当的反应强度。

06

当一个人反复在噩梦中经历恐惧与惊吓,大脑会频繁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释放大量应激激素,包括提升心率、血压肾上腺素、调动能量、调节免疫与代谢的皮质醇。

07

长期来看,这种持续的战或逃反应假警报会造成类似慢性炎症的后果,正如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夜复一夜的高频噩梦,可能使压力反应系统保持在半激活状态,即使在白天也难以完全关闭。

08

此外,噩梦往往伴随频繁觉醒、深度睡眠中断,这对身体自我修复尤为不利。深度睡眠阶段如非快速眼动期是脑细胞清除代谢废物、维持线粒体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时段。如果一个人经常在夜间被惊醒,就可能削弱免疫系统、累积细胞损伤、降低神经递质合成效率、干扰激素分泌与代谢节律。

09

我们习惯把噩梦当作生活压力的附属品,醒来拍拍胸口就可以继续睡了。但这项跨越19年的研究提醒我们:那些反复惊醒的夜晚,可能不仅扰乱了睡眠,更悄悄撼动了身体的根基。噩梦本身不是病,却可能是疾病的信号,不是元凶,却可能是风险的放大器。

来源:科普中国 漫画:杨仕成

相关文章